生活成了一场RAG
最近在学习RAG技术,说白了就是对数据的压缩和筛选:重要的留下,相关的保持,不重要的,就丢掉。其实很有启发性。我们每天都在做信息筛选,给人和事打标签、排优先级,但有时候会不小心把一些珍贵的东西也"压缩"掉了。
面对铺天盖地的人和事,我们慢慢学会了给每个人、每件事打上向量标签:这个比较要紧,那个可以晚点处理;这个人很重要,需要维护关系;这些事得记住,有些事就可以忘了吧。
向量漂移的代价
可有时候,事情切得太碎了,我们就忘了上下文,忘了原来的初心。一些原本重要的东西,渐渐失去了链接。
以前无话不谈的群聊,天天起床就见面的舍友,坐在旁边好久的老同桌,聊天记录停在“哈哈哈”的朋友
不是他们变得不重要了,是我们的向量坐标变得越来越远了。
我们一直在不断地重新计算相似度。新的工作、新的环境、新的目标,让我们的注意力向量发生了偏移。那些曾经高度相关的人,肉身、心灵、我们的向量正在远离。
主动的检索
也许,我们需要偶尔做一次主动检索,不是被动地等待系统推荐,而是主动去翻找那些被埋在记忆深处的向量。
给老朋友发个消息,问问最近怎么样; 翻翻以前的照片,想想当时的快乐; 或者,就是简单地承认:
有些东西,不应该被压缩掉。
复杂的社交关系,你想念的他/她,早已被你贴上了无数标签。他们存在的意义,或许就藏在那些“不够相关”的边缘数据里。
取舍有道,但别忘了,有些东西的价值,不在于相关性,而在于它曾经的温度。 🌟